返回

唐朝诡事录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七卷 猎奇:传说中的生物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就是说,她已经把所窃银器藏在了身上。如此一来,就说明:被盗物品附着在什么东西上,熏烤郎巾后,什么东西就颤动。另有一个故事:一户人家丢了簪子,怎么找也找不到,于是用郎巾测盗,众人皆无异样,但这时候家中门帘抖动起来。

    原来簪子被挂在了那里。

    但如果所盗之物藏在了柜子里呢?柜子是否也会在那里兀自颤动?答案当是肯定的。

    当然,对郎巾这玩意儿,后人大多持怀疑态度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曾说:“愚谓其事盖术者所为,未必实有是理。”但这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有这样一个神奇和引人遐想的传说。这还不够吗?

    鱼与龙

    讲龙的故事前,需要先讲讲鱼。

    唐人好吃鱼,但从不吃鲤鱼。因为朝廷有明文律令:不许捉鲤鱼。意外捉到鲤鱼后,必须第一时间放生,否则的话杖击六十,拿到官府问话。因为唐朝皇帝姓李。虽然不叫吃鲤鱼,但其他鱼还是难逃美食家和饕餮者的大嘴。

    据记载,玄宗天宝年间(公元742年~755年)的荆州,还有一个渔人,在江中钓上一条青鱼,长达一丈,说是钓,最后是被他拖上岸的。那青鱼,鳞上有五色圆花,异常美丽。渔人很惊喜,回家就蒸着吃了。

    奇怪的是,那青鱼没有一点鱼味儿。他吃的是鱼吗?

    但已经晚了。

    五日后,渔人发现一队车马停在自己家门前。他很奇怪,又很害怕。只听车里传出一个声音:“我之王子,往朝东海,何故杀之?我令将军访王子,汝又杀之,当令汝身崩溃分裂,受苦痛如王子及将军也!”

    车里的人有可能是鱼仙,也可能是龙王。从他的话语中分析,这次被渔人吃的不是其太子,而是寻找太子的将军。至于太子,当也葬身于渔人之口,但那想必是以前了。

    后来,渔人身上开始出现奇异的变化,怎么变化呢?就是一点点地骨肉分离……

    再看两个水族被侵而引发的异事:

    唐代宗大历年间(公元766年~779年),和州负责掌管文书的刘录事因故罢官,闲居旁县。此君尤爱吃鱼,曾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我吃鱼,从来就没吃饱过。”

    这一天,有好事者送来一百来斤鱼,意思是:不从没吃饱过吗?这鱼我都堆这了,您看着办。刘录事也不气,在庭院中当场为大家表演吃鱼绝技。但吃了几碟子后,他就感到咽喉哽咽,随后咳嗽出一个如黄豆大的骨头珠子。

    刘录事也没在意,将那珠子放在茶碗中,用碟子盖上,继续吃。没多长时间,珠子将碟子拱开,再望去,已有数寸长,形状如人。在座人竞相观看,那珠子很快便如人一样高大了,随后更奇怪的事发生了:化作人形的骨头珠子跟刘录事打起架来,把刘录事殴打得口鼻出血。打了一阵,两个人各自跑开,分至大厅两侧,最后到庭院后门,又相遇了。这一次,二人没斗殴,而是合为一人,正是刘录事。

    众宾追来,但刘录事已神志不清,好一阵子才能说话。宾问他刚才发生的事,他一无所知。

    此后,刘录事再也不敢吃鱼了。

    面对一百来斤鲜鱼时,发生如此怪事。可以想象:那化作人形的珠子,或者是鱼仙变化,或者是龙王变化,为的是阻挡这位老兄继续狂吃水族。

    真的有龙吗?

    在说龙之前,先讲一下龙的亲戚。

    王彦威,晚唐人,任宣武节度使,全唐诗收入其一首《宣武军镇作》:“天兵十万勇如貔,正是酬恩报国时。汴水波澜喧鼓角,隋堤杨柳拂旌旗。前驱红旆关西将,坐间青娥赵国姬。寄语长安旧冠盖,粗官原因是男儿。”虽写得粗陋,但也有些气势。

    镇汴州时,逢大旱。此日夜宴,座上有叫季玘的,为某亲王的门,当时寓居汴州。王彦威顺便说起大旱之事。

    季玘听后笑道:“不就是需要下点雨吗!这有何难?”

    王彦威一皱眉,问:“你有办法?”

    季玘说:“你给我准备蛇医四头,十石量的瓮两个,每个瓮里盛上水,分别放置蛇医两头,用木盖塞压,糊上泥,放在院里,瓮的前后设席烧香,再找七八岁的小孩十几个,让他们手里拿着小青竹,昼夜不停地敲打那两个瓮。”

    王彦威按说的做了,果然天降大雨。蛇医非蛇,而是蝾螈,又称蛇师。唐人认为,蝾螈和龙是儿女亲家,既然不能让龙现身天空,那就把它的亲家请来吧。

    说到龙,贞观十八年(公元644年)秋十月,在山西文水,有巨石从云中“坠落”。县里的官员急忙把这一天象报告给长安。时有西域某高僧在京,当太宗皇帝问其为何物时,高僧断定那是龙的食物,只是因为不小心,最后才从云中落下。

    下面的记载则更具现场感:

    玄宗开元年间,中原徐城地区经常闹水灾,汴州刺史齐浣当时兼任河南采访使,他在勘察地形后,向朝廷打了个报告,建议开条人工河引水。工程由各县分掘,最后连在一起。当施工到亳州真源县地段时,挖掘出一个巨大

第七卷 猎奇:传说中的生物(4/1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